游子的回归
来源: | 作者:中商院 | 发布时间: 2025-02-20 | 35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作者:杨思卓

2025年春节




人这一生,就是个游子。

有人拖着行李箱在城市间迁徙,有人捧着咖啡在格子间穿梭,有人举着手机在信息流中漂流。我们总在追逐什么,又总在失去什么。直到某一天蓦然回首,才发现真正的归途不是抵达某个坐标,而是穿越四重境界的回归。



十年前张远带着全村凑的学费走出赣南山区,来到深圳, 最近三年都没回家了,半年前在深圳科技园的灯光下,接到老 爸的视频,说家乡的脐橙滞销了。他就开发了一套数字休溯源 体系带回老家。当第一车贴着"数字脐橙"标签的货车驶出村口 时,他忽然明白了:真正的返乡不是物理坐标的复位,而是用 异乡获得的力量反哺故土。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,无数个"张 远"正在觉醒。乡愁不再是传统的“游子思故乡 ”,更不是"逃 离北上广" ,而是数字游牧民族创造的新迁徙模式。通过游子 的能量交换,让第一故乡与第二故乡血脉相连。



东京银座的画廊里,68 岁的草间弥生仍在画着南瓜圆点。他的创作源泉来自 10 岁那年出现的幻觉。儿童画展上那些歪 斜的太阳、长翅膀的鱼,藏着成年人丢失的元代码。


当代人正在经历集体返童现象。上海白领报名儿童戏剧  课,硅谷工程师痴迷乐高积木,不是幼稚化,而是重建被理性 摧毁的感知系统。日本"成人幼儿园"提供爬行课程,德国企业 设置涂鸦会议室,宫崎骏坚持手绘动画,他相信每一帧不完美 的笔触,都是对抗 AI 完美复制的最后堡垒。


就像褚时健 75 岁承包荒山种橙子,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 外在追逐,而是向内的定见。


手机推出反商业逻辑"禅定模式" ,设置最长 240 分钟禁用 所有功能。反而引发抢购热潮。在算法织就的信息茧房里,人 们开始主动降噪。基金合伙人每天五点起床抄《心经》,不是 信仰需要,而是对抗决策焦虑的锚点;杭州女主播定期参加"    数字排毒营" ,他们说关掉美颜的那一刻,才看见真实的自己。
王阳明在龙场悟道,现代人在通勤地铁上修行。在白 领中流行"正念饮食" ,用十五分钟专注品尝一颗葡萄干;在设计界推崇的"侘寂美学" ,在残缺中寻找生命律动。这 不是消极避世,而是建构精神护城河。


冰岛音乐家奥拉夫用冻住的溪流作曲,瑞士建筑师用菌丝 体建造可降解房屋,终南山的隐士用北斗卫星观察星象,亚马 逊雨林的原住民在树冠搭建空中走廊,成为树种基因库。
这些行为既非复古也非科盲,而是未来科技指向了终极回 归。再回首,发现这些都暗合了东方智慧的《道德经》"人法 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"的循环。


有人用一生逃离,有人用一生回归。游子的行囊里,始终 装着四个罗盘:地理坐标的故乡,时间维度的童年,精神象限 的内心,万物互联的自然。真正的归来者,才是人生圆满者。


媒体中心
NEWS AND INFORMATION